珍珠湾全球网

标题: 对中国和亚洲的掠夺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 [打印本页]

作者: 岳东晓    时间: 2012-6-29 09:07
标题: 对中国和亚洲的掠夺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通过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与掠夺获取了巨额资本,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则被夷为废墟,几乎倒退到石器时代。这就是二次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时,中日实力对比的真实写照。日本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的侵略战争中获取了巨额财富,它虽然最后败给盟军,但其本土所受到的损失非常轻微。从经济上衡量,日本得多失少,在二战中是赢家。这一净得的利益也奠定了它战后经济飞跃的基础。

然而,狡诈的日本人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拒绝对中国和亚洲的被侵略国家做出赔偿。靠着它多年来抢掠的不义之财,利用美国的扶植,日本发展成今日的经济实力,甚至不时拿出几块日元贷款在中国政府面前当施主。他们把大屠杀的罪责否认得一干二净,把欠的债左推右赖,颇有你奈我何的味道。很多中国人也中了日本人的计,以为日本在二战时早被美国的原子弹、轰炸机炸成了废墟。按照中国人不打落水狗(明知落水狗照样咬人)的传统”美德”,这些人认为日本不必赔偿了,甚至觉得日本当时蛮可怜的。更让日人高兴的是,这些中国人还免不了有点自贱自卑、怨天尤人,骂政府无能、怪同胞素质低、恨自己投错胎之余,甚至会产生汉奸倾向。因为,如果日本战后也成了废墟,而五十年后的今天,日本巨富,中国特穷,岂不只能说明中国人民低能,日本人优越?

有这样想法的人恐怕不少,但他们确是大错特错,错得离谱、荒谬、可悲。

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虽然使之一度陷入了美国的管制,但在它经济上却收获颇丰,以较小的代价对亚洲大陆与太平洋国家进行了相当彻底的榨取。对于日本的榨取,读者(除非是日本人)恐怕没有太多异议,所以本文先重点说明日本战争损失轻微的事实。

一.日本逃脱应有的惩罚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本岛未受地面部队炮火的攻击,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其所受的唯一打击方式是盟军海军与空军的轰炸,因此要计算日本的实际物质损失,只要考虑盟军的轰炸规模即可。关于这个问题,《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总结报告(太平洋战争部份)》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注一】

整个战争中,包括两枚原子弹在内的所有轰炸造成的日本人死亡数量为三十三万,等于日军在南京屠杀的中国人数量,等于日本在三七年至四五年间屠杀中国人数量的百分之一;盟军所有轰炸造成的物资损失,仅相当于日本一年从中国东北掠走的财富。

一.一对日常规轰炸的规模为对德轰炸的百分之十二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盟军对日本本岛共投弹十六万零八百吨,其中十四万七千吨由B-29轰炸机投下。相比之下,盟军在德国境内投弹一百三十六万吨。除飞机制造业以外,日本的其他主要工业及交通电力都未曾受到有规模的轰炸。

对日最早轰炸的是杜利特带领的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机队,纯粹是为鼓舞盟国士气。持续的轰炸在盟军攻占马利安那群岛(该群岛距日本本岛两千多公里)之后四个月,也就是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底才开始。只有在那时,盟军才拥有了一个置日本于B-29远程轰炸机航程内的大基地。初期的轰炸方法是在一万米的高空投弹,在此高度上可减少日本防空火力的威胁,但准确率低于10%。直到四五年三月九日,盟军对日总投弹量还不到两万吨。所以真正有规模的轰炸,只有从一九四五年三月至七月的五个月时间。从四五年三月九日起,美军开始采用夜间低空轰炸的方式,从两千米至六千米高度投弹。当天晚上,一百多架B-29向东京一个居民密集的区域投掷一千六百多吨燃烧弹,饱和式的轰炸打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该区域变成一片火的海洋,死伤十八万多军国主义支持者。这是盟军轰炸中最成功的一次。由于日本人有了防备,随后对其他城市的类似轰炸的效果要小得多。

投弹的吨量从四五年三月的一万三千开始按月增加,到四五年七月(日本投降前的一个月)达到四万二千吨。由于这一数量不足以对日进行广泛的轰炸,盟军选择性的轰炸了一些优先目标,主要是与飞机制造有关的军工企业。日本的铁路系统、电力系统没有受到轰炸,化工、钢铁、造船等工业则尚未列入主要轰炸目标。日本97%的军用物资则是储于地下或已分散,不受轰炸影响。

即使是选择性的轰炸目标,调查表明其受到的影响也是相当有限的。日本投降前的一个月,其飞机产量为每月一千架,高于一九四二年每月七百架的水平。其炼油、制铝与火药的生产虽有大幅降低,但主要是因为海运受制导致原料输入不足,不是因为工厂受到轰炸。燃烧弹对付日本的木结构住房效果明显,但对坚固的工厂厂房则威力不大,而当时美军的轰炸能力还不足以广泛地用高爆炸弹密集攻击日本的工业。B-29飞行高度的降低,使35%的炸弹能落到目标三百米的距离之内(现代的激光制导炸弹精度可达十米),虽然比原先的10%提高不少,但以这个精度,除非是用大量飞机地毯式轰炸,还是难以保证摧毁目标。以这个精度,本来要投在厂房上的炸弹,很可能掉到一块空地上,从几公里的高空看去但见一团浓烟笼罩目标,其实可能只不过震破几块玻璃。中途岛美军的高空轰炸机群对日本舰队(航空母舰目标不小吧!)丢了一堆炸弹没有一颗命中;欧洲战场上德国被天天炸,但其飞机生产有增无减;越战时美军狂轰滥炸没使胡志明小路中断一天,...轰炸的效果有限是为兵家公认的一个事实。

据统计,盟军对日本的轰炸共摧毁了四十七万桶石油制品、二十二万一千吨食物和二十亿平方码的纺织品。这个数字与日本在中国的掠夺和破坏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一个日本兵一杆枪、一把火就把一家中国人打死,房子烧掉,财产抢走。盟军九个月有限规模的轰炸对日本的损害,又怎能与一百多万日本兵在中国三光八年所造成的损害相比!

一.二 原子弹没有摧毁广岛

在美国投下原子弹之后,日本人立即调动舆论追究美国是否人道的问题。美国截获的日本外交通讯表明,当时的日本外相重光葵(甲级战犯,战后复任日本外相)立即指示要利用原子弹的事来制造对日本有利的舆论。殊不论日本人是否有资格讲人道,事情的结果是,日本成功地利用原爆事件,把自己扮成一个可怜兮兮的受害者,到处向人述说它吃原子弹的苦,说来说去,它倒成了二战中最惨的。在把人们的视线从它的暴行转移到原子弹上之后,它便开始改写历史,甚至将自己说成是解放亚洲于西方殖民主义的救星。日本极力夸大两颗原子弹造成的伤害,不时集会纪念,同时在原爆馆内陈列当年皇军”胜利进入”南京的大幅照片,毫不将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

日本人狡诈却使很多善良的人受到欺骗。这些受骗者甚至开始同情日本,替它报不平。

到底广岛和长崎受了多大的损害呢?

广岛原爆造成了近七万人死亡,五万多人受伤。爆心两公里范围内的砖造建筑被摧毁。市中心的小工厂大部份被夷平,但是城市周围的大工厂几乎完全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它们94%的工人没有受伤。这些工厂占广岛工业产量的74%,估计它们可以在三十天内恢复正常生产。广岛的地下设施没有受到损害。铁路运输在八月八日也就是爆炸后两天恢复通车。在原爆中心烧焦的地面,植物重新继续生长,没有残留核辐射的迹象。

长崎因为地处群山包围之中,原爆的效果小于广岛。总计死亡和失踪人数为四万多。五万二千座民宅中有一万四千被摧毁。长崎的工业的96%集中在三菱公司控制下。最大的一个工业设施,它的一个船坞,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位于爆心附近的一个军工厂损失了其价值的58%,一个钢厂损失了78%,稍远的电机厂损失了其价值的25%。估计兵工厂和钢厂可以在一年左右恢复大部份生产,而电机厂则只需半年即可。

原子弹使日本感到了灭种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让日本放下屠刀吗?),如果当时美国有足够原子弹的话,靠马利安那群岛上的B-29即可在一天内对日本所有三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施行核爆。然而,从统计数字来看,两次原爆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威力无穷。反倒是日本找了一个倒打一耙的口实。事实上,当时的两颗原子弹当量很小,据估计,要造成与日军南京大屠杀相等的损害,至少要在东京这样的城市上空引发一枚3MT的热核装置,而广岛原爆只有这一当量的百分之一。

二. 日本在侵略中获得的经济利益远大于其战败的损失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其地域狭小而山地面积占85%,却有一亿多人口,矿藏稀少,却有庞大的工业,因此几乎所有食物与工业原料均需进口。在一九三七至四五年期间,通过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原材料、粮食和劳动力的无偿占有,日本积累了深厚的资本,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侵华日军司令畑俊六在一九四一年九月上书说:『不只现地军(指侵华日军)要依靠大陆以图生存,日本的总动员的资源也要取自中国,这不是很严酷的事实吗?』这一上书的目的在于主张先摆平中国的抗日力量再行南进,但也说明当时的日本人确实是以吸中国人的血为生。日本在一九三一年即占据了资源富饶的中国东北三省,后来更占领了华北、华东、华南的辽阔土地,建立伪满州国和汪精卫汉奸政权,控制了中国几乎所有的矿山、工厂和农村,使用中国的劳力对中国的资源进行掠夺。

日本对中国的掠夺在《日本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贫穷的直接原因》一文中有更多的说明,在此不再重复,而着重概括日本对东南亚诸国的盘剥。

一九四一年日本制订了《南方占领地行政实施要领》,其主要内容包括:1)占领军从占领的收取重要国防资源以供日本调遣;2)占领军须取自于现地的生产品以自活;3)在占领区之物资由海陆军征用船舶输送至日本;4)占领军接收并管理占领区的铁道、船舶、港湾、航空、电信及邮政;

次年日本内阁又通过《关于南方经济处理之件》的决定,制订日本在其占领地的方针。除以上各条之外,更强调占领区的开发必须由日本政府指定的企业承担。被指定的企业主要有三井、三菱、住友、古河、日矿等财阀。

随后日本人在东南亚无限制地发行南方开发金库券及军票等纸币,彻底进行收刮。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地的主要农产品本来是砂糖、烟叶、咖啡等,日本人却勒令他们改种水稻与玉米。同时又把越南、泰国、缅甸所生产的稻米几乎全部征为军粮或运回日本本岛。后来,日本战场上处于不利,为扭转败势,对中国和各占领区的掠夺更加变本加厉。一九四四年末到一九四五年,越南农民即因粮食全部被夺而俄死两百多万人...日本以这样残酷的方式对中国及东南亚与太平洋国家的榨取导致了它本身经济的腾飞,掠夺的财富被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例如,以不变价值计算,一九四三年日本的GNP增长了10.7%,一九四四年则增长了10.1%。一九三七年,日本钢产量为五百八十万吨,而到一九四三年,则达七百八十万吨,其生产能力则达一千三百多万吨。商业造船由一九四一的二十三万八千吨,增加到一九四四年的一百八十五万吨(加紧掠夺之运输)。一九四二年完成六万四千吨战列舰一艘和六艘小型航空母舰,一九四四年完成的吨位则比此高出十万吨。飞机生产由一九四二年的每月七百架增加到了一九四四年的每月两千五百多架...

以上一系列数据说明,在盟军尚未取得马利安那群岛的轰炸机基地之前,日本是越战越强。其原因很简单,依靠残酷的掠夺,整个日本民族过上了白吃、白穿、白拿原材料并且拥有若干亿奴隶的吸血鬼生活。日本的两百多万侵略军不但不需要国内提供粮草,反而可以把被征服国的粮食、资源和劳力最大限度地运回国内,而无须顾忌被掠夺者的死活。原来日本要化钱买原料和食物,现在则免费享受。总吨位一千多万吨的庞大船队穿梭于被占国与日本之间,源源不断地运回物资,把它的工业实力再大大地向前推进。盟军对日本商船的攻击大大减小了其运输掠夺物资的能力,使其工业生产在一九四五年由于原料缺乏、开工不足而有较大下降。但正如前面指出的,由于对日本本岛轰炸的规模甚小,这一下降并非生产能力(设备与劳力)和物资的损失。相反,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九月,日本各大财团获得了巨大的扩展。三井的资产由11.8亿日元增加到28.2亿日元,三菱由8.5亿增值为21.6亿,住友由3.8亿增值为首28.2亿,安田由2.6亿增至20.9亿。

日本人不断诉苦说他们在战败时如何吃不饱,实际上,战前日本人平均每日食物热量为2000卡,一九四四年,也只降至1900卡,到投降时,还有1680卡。当时日本与东南亚之间的航运已经基本中断,这些食物主要是从中国运回来的,又有多少中国人因此饿死?日本投降时还拥有战斗飞机九千架,五百多万军队,准备与登陆的美军拚死一战,意图使后者因伤亡太大而不得不与日本妥协,使日本可以保留其占领的部份土地,如中国东北等。然而,原子弹使日皇认识到投降比『日本完全灭亡,稍胜一筹,只要种子残存,仍有复兴之光明』。

波茨坦公告明令日本不得拥有军工企业,但是日本在投降之际即迅速地毁灭所有重要文件并把所有军工转为民用,从而逃脱了本应被解体的命运。后来,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不但阻止被害国向日本索赔,反而提前释放大部份甲级战犯让他们重返政坛,扶植日本垄断资本,从而使日本在掠夺战中积累的潜力得到释放。到六十年代,日本的造船、汽车、钢铁就已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二、三位。此后的几十年,日本没向中国赔一分钱,倒给自己建起了高楼大厦,过起了世界富豪的日子。

三.结论:多行不义者不会自毙

日本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敲骨吸髓的榨取使日本在一九三○至一九四○年代初的十余年间获得了极大的财富并且导致其经济迅速膨胀。与一般的看法相反,日本在盟军为期九个月规模有限的轰炸下没有受到显著的损伤。以上列举的数据无可争辩地说明了这一点,从而揭示了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一个秘密:日本掠夺的财富是它战后经济增长的源泉。战后日本和其它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它是掠夺最多、损失最小而且没有对受害者作出赔偿的国家。日本欠的债,本来应该先拆卸其工业抵偿一部份,剩下的再分期偿还,但是美国却让它逃脱了责任。日本就好比是一个打家劫舍的强盗,他杀人放火抢了无数财宝,由于受到昔日强盗帮里的同伴(美国,曾与日本勾结分别吞并菲律宾与朝鲜,鼓动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庇护,他保留了所有的抢劫所得,等风头一过,马上拿出这些财宝来投资做生意,干起洗钱、发财的勾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的经济奇迹的实质就是极端残忍的掠夺。

日本的掠夺战不仅为它攫取了巨额财富,同时也从根本上削弱乃至摧毁了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这就使日本相对来说更加强大,为它在战后对亚洲的经济侵略奠定了优势地位。中国在与日本的贸易中吃了很多亏,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经济相对落后。

现在的日本,又是雄心勃勃。数十艘军舰云集钓鱼岛,一副”支那人敢与皇军决一死战吗?”的架式。首相从靖国神社参拜出来,南下东南亚,自信十足。而军费已跃居世界第二,远洋舰队的防线延至台湾海峡,又在积极寻求制造核潜艇...与此同时,散布中国威胁论,企图联合西方及中国的邻国们一起来扼制中国...

日本的历史是侵略与残杀的历史,日本的经济是掠夺与榨取的经济。但是,在我们有力量和决心去结束它的罪恶历史之前, 它不会自动消亡。在我们有实力索回被掠夺财富之前, 日本还将靠中国人的血液繁盛。明确这一点, 我们就不会忘记我们面临的危机和肩负的沉重的历史使命。

-----------------------------
【注一】 本文所用盟军轰炸的统计数据,
主要来自一九四六年七月一日美国政府发表的《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总结报告(太平洋战争 部份)》。为了评估空中力量的战略作用, 以对美国武装部队未来的发展以及未来经济政策 和国防的关系, 杜鲁门总统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下令就盟军对日本的所有形式的空中攻击进行详细的调研。调查团成员共包括军职与文职人员一千一百人, 以东京为总部, 在包广岛、长崎等四个城市设有分部, 并有流动工作组往来于日本其它地点、太平洋岛屿及亚洲大陆。调查得到了美国陆海军的大力支持, 利用了幸存的日本文件,讯问了日本陆军与海军高级官员, 政府官员, 工业家, 政治领袖和他们遍布日本的下属。如报告中前言所说, 调查对日本的经济和战争生产取得了具体到每一个工厂、每一类工业的相当精确的详细数据。

部份参考文献
一. 《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总结报告(太平洋战争部份)》, Washington, D.C. 1 July 1946,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二. 《日本投降的前前后后》, 黎秀石, 明报出版社, 香港, 一九九五。

三. 《日本侵华研究》期刊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人民出版社, 一九七三

编者注:原文发表于《北美行》1997年3月总第29期





欢迎光临 珍珠湾全球网 (http://b.ohaiwan.com/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X2.5